|
紀欣 |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作者 紀欣)7月26日,罷免案首波投票以25比0慘敗收場,不僅打破綠營信心,也引爆罷免團體、青鳥與民進黨之間的指責與互咬。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已請辭,但黨內仍有公職要求賴清德辭主席,內閣8月改組也恐難避免,28日晚又傳出賴清德8月初想藉出訪過境美國的行程取消了。基上,賴清德和民進黨可以說是此次罷免案的輸家,但這不代表“賴政府”不會加碼利用司法打壓在野勢力,甚至升高兩岸對抗來展開反撲。
有輸家就必有贏家,誰是這次大罷免的贏家?
國民黨一次保住了24席立委,照講應為最大贏家,但選後一堆人砲打黨中央,甚至有人痛批就是因朱立倫主席軟弱無能,賴當局才敢肆意妄為;而前秘書長李乾龍更公開對朱喊話:“不要心存僥倖還要連任”。中常會已決定主席改選延至10月,歹戲拖棚,恐怕還是少不了內鬥戲碼。
更令人扼腕的是,這次“抗中反共牌”失效非國民黨之功。國民黨4.26凱道集結就喊出“反綠共”,朱立倫又強調“真正反共的政黨是國民黨”,趙少康在選後還說:“未來更要堅定反共反‘台獨’的立場,以台灣的利益為最高利益”。這樣的論調,與綠營的“反共護台”有何不同?難道兩岸交流合作不符合台灣的利益?且看這一次館長以“中國人認同”痛擊“抗中保台”,效果不錯,還帶動了其他年輕網紅跟著做。而國民黨長年拿香跟拜,始終擔心自己的理念不符合主流民意,卻無膽識引領或創造主流民意,難怪每次在與綠營比“愛台灣”時,總是敗給正港的本土派。
民眾黨中央及柯粉、小草的積極動員,被視為此次致勝的關鍵。因此,藍白合成為可望阻止“民主獨裁”的唯一法寶,有人甚至建議現在就組成“國眾聯盟”。該黨主席黃國昌更是炙手可熱,不僅“2028盧昌配”傳得沸沸揚揚,他還被點名接任行政院長。但是,黃國昌不久後就得處理“兩年條款”,不論他如何處理,都會衝擊到民眾黨及個人發展,加上內部派系問題始終揮之不去,黃能否長時間持盈保泰尚不可測。
有許多人認定,人民才是最大的贏家。這次平均投票率突破五成,代表有數百萬選民投下生平第一張罷免票,而藍營基層、民眾黨的柯粉、小草,還有一大批中間選民,為表達他們痛恨“司法雙標”、“仇恨動員”,厭惡違反台灣利益的“抗中保台”路線,拒絕被綁上台獨戰車,選擇了“不同意罷免”。這股力量不容任何政黨、政治人物忽視。
這一場人民自救運動,讓立法院暫時保住了可繼續監督制衡的在野勢力,但我們能阻止賴當局停止司法迫害、輿論打壓,正視基層經濟困境,與美國關稅談判時不犧牲民生利益,推動兩岸恢復對話與合作嗎?
最後,人民若想繼續作贏家,把台灣社會帶入健全的民主正途,確保台灣能長治久安,就必須在平日深刻瞭解國際及兩岸局勢,權衡輕重,集結力量,並在接下來的每一次選舉罷免時,用選票彰顯人民的力量!
(作者紀欣,《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