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張克科(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記者 段曉魯)日前,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張克科接受中評社採訪,他表示,深港兩地河套合作發展要從系統設計上下手,現在兩地合作仍然是“圈套圈”的模式缺少互動關係,如果像是齒輪一樣,將每個環節作為功能性的選擇,有的是大輪帶動小輪進行增速,有的是小輪帶動大輪進行穩定,有的則是雙輪咬合形成力度改變,那麼河套發展效率將會更進一步。
張克科表示,隨著國家在2023年8月出台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及香港2024年11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的出台,深港兩地河套發展已經走向了良性合作,雙方的合作平台主要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負責。但深港兩地政府之間的溝通協商仍缺乏有效的回應,在深圳方面河套屬於政府,無法與香港公司聯繫,兩地缺少有效的對接。這導致出現了一個問題,企業來到河套發展希望享受香港方面的優惠政策,但落地後卻發現無法找到部門對接,深圳這邊大規模招商,兩地出現企業落地競爭的情況。
張克科指出,河套區的港深“兩園”不能割裂來看,而是要作為“一區”來整體探討發展方向。當兩地的制度和標準不一致時,應當遵循制度更靈活、標準更國際化的一方,而當兩地的政策優惠力度和措施不一致時,應當遵循優惠力度更大、支持措施更多的一方。這樣才能實現河套區作為一個整體的協同發展,並作為一個齒輪帶動港深兩地的長遠發展。
張克科稱,凡是在其他地方可以發展的原則上不要安排進河套;凡是需要善用兩地特色資源,或兩地需借力對方優勢的,要盡快突破,協同雙方資源優勢的要有序引入河套。河套不僅僅是福田-落馬洲的區位空間概念,河套更是大灣區在國際視野、國家戰略和區域合作中的新高地、動力源和錨地結合部,要精心設計制度對接,把握要點和時機,做統籌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