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士兵在塞內加爾開展軍事行動(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近日,法國向塞內加爾移交駐塞最後兩座軍事基地,標誌著其在塞內加爾長達65年的軍事行動正式結束。外界認為,這一事件不僅是兩國關係的重要轉折點,更折射出西非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
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後不久,法國以軍事技術援助名義啟動“法塞軍事合作項目”,通過提供軍事裝備、人員培訓及後勤支持,在塞內加爾設立軍事基地並派駐人員。據悉,駐塞法軍人數最多達到1200餘人。
隨著非洲國家民族主義與主權意識的覺醒,塞內加爾防務自主權訴求日益強烈,逐步收縮法軍在境內的存在空間。這一趨勢在2024年底迎來關鍵節點,塞內加爾總統巴西魯·迪奧馬耶·法耶要求駐塞法軍在2025年9月前全部撤離。為推進撤離事宜,今年2月,法塞兩國成立聯合委員會。3月,法國陸續移交其在塞內加爾的軍事基地。
7月17日,塞內加爾與駐塞法軍在達喀爾舉行儀式,正式完成瓦卡姆基地及達喀爾國際機場內軍事設施的移交。塞內加爾武裝力量部在官方聲明中指出,此舉意味著塞內加爾境內法軍基地“清零”。
法軍撤離塞內加爾並非孤立事件,而是西非地區局勢發展的必然結果。長期以來,西非地區民眾對法國軍事存在反對情緒強烈,普遍認為其本質是“新殖民主義”。在地區政治與戰略格局變化的推動下,多國先後要求法軍撤離。2022至2023年底,馬里、布基納法索、尼日爾相繼對法軍發出“逐客令”。2024年12月,乍得收回境內法國軍事基地控制權。今年年初,科特迪瓦總統瓦塔拉要求法國撤軍,法國於2月向科特迪瓦移交布埃港軍事基地。在此背景下,法國在西非開展軍事行動的政治基礎逐漸瓦解,撤離塞內加爾成為必然選擇。
這一事件反映出法國在西非影響力的衰退,也凸顯該地區國家追求軍事自主與防務多樣化的趨勢。外媒稱,“新殖民主義”在西非落幕。
塞內加爾武裝部隊參謀長姆巴耶·西塞表示,塞政府正在更新防務與安全合作框架,其核心目標是支持塞軍自主發展。法軍全部撤離並不會削弱其國防體系的穩定性,塞內加爾已制訂多元戰略,與美國、土耳其等國均有防務協議,足以保障自身安全。塞內加爾政府表示,將以此次撤離為契機,尋求更公平、多元的國際協作,同時致力於本土防務工業建設,構建多樣化軍事合作網絡。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