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兩岸專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這個展會讓台青懂“根”力量
http://www.crntt.tw   2025-05-05 14:23:32
由中國美術館、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的“墨韻文脈——甘肅絲路藝術珍品展”讓台灣青年感受“根力量”。(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看台海“微信公眾號)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看台海”微信公眾號消息,敦煌壁畫及彩塑造像題材豐富、技法精湛,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澱,形成了特色鮮明、傳承有序的藝術體系。由中國美術館、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的“墨韻文脈——甘肅絲路藝術珍品展”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該展首次匯聚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及中國美術館藏240餘件(套)甘肅文物與藝術珍品,分為“書刻同輝”“繪塑同光”兩個部分,溯源傳統藝術的精神根脈,展現絲路文明的壯美氣象。

  近日,來自台灣的敦煌圖案學研究員黃炫梓和台灣青年曾薇瑄在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潘義奎的帶領下,走進中國美術館找尋兩岸文化同源的密碼,感受古老而醉人的絲路長歌。

  敦煌藝術的現代轉化,既是千年文脈的薪火相傳,更是不斷煥發的藝術和文化的新活力。20世紀以來,一批又一批藝術家走進敦煌,在壁畫、彩塑中汲取營養,積累了大量的臨摹和創作作品,以不同媒介和藝術語言,豐富和開拓了敦煌石窟藝術的表現空間。潘義奎副館長首先介紹了敦煌研究院藏段文傑、李復,於1954年創作的《三兔飛天藻井》。

  第407窟的“三兔共耳”藻井圖案堪稱“藻井之首”。這個圖案繪製有三隻呈逆時針旋轉奔跑且相互追逐的兔子,三隻兔子共用三隻耳朵,首尾相接,動感十足。整個圖案中蓮心中奔跑的兔子和蓮心外飛翔的飛天,與飄旋的天花方向一致,仿彿連靜止的蓮花也在旋轉。

  黃炫梓說,自己一直跟隨常沙娜先生研究敦煌圖案,所以有機會看過莫高窟裡所有的三兔圖案,發現大部分的兔子都沒有系領結,唯獨第407窟裡的這三隻兔子打了領結。領結跟著兔子的奔跑飄動,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作品,現在來看還很當代。

  接著,潘義奎副館長帶領黃炫梓和曾薇瑄參觀了常書鴻先生和常沙娜先生的兩幅臨摹作品。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