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在日本千葉縣,支持者參加參政黨的街頭演說活動。(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陳思遠)日本7月20日舉行參議院選舉,首相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聯盟僅獲47席,在參議院的總席位降至122席,跌破過半數門檻。清華大學的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在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就本次選舉之後日本的內政外交會產生什麼變化進行了深度剖析。他指出,執政聯盟慘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民眾對生活水平下降、經濟不振的不滿及對改變現狀的期待。
劉江永認為,此次選舉之後,石破內閣還能勉強支撐,在日美關稅戰中可能會進行策略性討價還價,而在對華外交上則會受到黨內右翼勢力和在野民粹政黨的掣肘。就近期而言,日本政局仍將持續動蕩。中日關係的改善存在有利因素,也面臨嚴峻挑戰,台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成為影響日本政局及中日關係的關鍵。
劉江永,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長青學者”特聘教授。曾任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日本政治、外交、歷史、社會等綜合研究,以及可持續安全理論與實踐。迄今單獨及合著書約40部,發表學術論文及時評文章約500篇。曾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三次、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一次。
石破茂內外交困逆風選舉終成敗局
劉江永認為,日本此次參議院選舉對執政聯盟而言,是一場預料之中的逆風選戰。執政的自民黨形象早已因黑金政治,以及與統一教的長期勾結而受損。石破茂執政後,日本經濟回升步履維艱,物價上漲令選民怨聲載道等叠加的多重因素,更使其選情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