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智庫對話析全球變局 改革乃必由之路
http://www.crntt.tw   2025-07-26 00:36:31
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全球名家對話”活動現場(中評社 陳思遠攝)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 陳思遠)全球化智庫(CCG)“全球名家對話”活動7月24日在北京舉行,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與拉維·阿格拉瓦爾(Ravi Agrawal)圍繞全球外交視界展開交流。拉維·阿格拉瓦爾在演講中,深入剖析當前全球秩序的轉型困境,指出全球正處於舊體系崩潰與新體系構建的關鍵過渡期,氣候危機、人口結構變化與規則失效成為核心挑戰,而通過多邊改革修復體系是唯一可行路徑。

  拉維·阿格拉瓦爾畢業於哈佛大學,現任《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主編,同時擔任該雜誌視頻與播客頻道“FP Live”的主持人,定期採訪全球政要與政策制定者。他曾榮獲皮博迪獎,並因電視製作工作獲得三項艾美獎提名;其在《外交政策》的寫作還曾入圍2020年美國國家雜誌獎(評論類)。

  拉維在發言中明確,當前全球秩序的根基是80年前二戰後建立的“後布雷頓森林體系”,涵蓋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及一系列國際規則。然而,這一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集中表現為近五六年來全球衝突頻發:俄烏衝突打破 “不得入侵他國”的國際法基本準則,中東局勢與蘇丹危機持續發酵,全球因規則執行乏力陷入分裂與極化。

  他直言,規則約束力的弱化是體系崩潰的顯著特徵。“各國行事愈發肆無忌憚,領導人清楚,即便打破規則,過去的制衡力量已難以約束。”國際刑事法院(ICC)、國際法院(ICJ)的裁決常被無視,這種“有規則無執行”的狀態,讓全球秩序呈現向“叢林法則”滑落的風險。

  為何體系會走向崩潰?拉維認為,核心在於過去三四十年來全球化、資本主義與技術變革的“無約束發展”引發了全球性反彈。在全球多數鄉村地區,本地社區與傳統因電商普及、城市化遷移而瓦解,民眾的被邊緣化催生了民粹主義、民族主義,進而推動保護主義、“近岸外包”等反全球化趨勢,削弱了國際規則的社會基礎。

  他認為,兩大結構性趨勢加劇了危機的複雜性:其一,全球人口規模激增,且增長集中於非洲、南亞等地區,氣候變暖可能使這些區域不適宜居住,將引發大規模移民壓力;其二,氣候危機已成為全球性生存挑戰,對資源分配、社會穩定產生深遠影響,而年輕一代對氣候與平等的訴求,正倒逼全球改革。

  面對“舊體系崩潰後何去何從”這一核心問題,拉維強調,“革命”並非答案,修復體系的關鍵在於多邊改革。舊體系雖不完美,但不應被全盤否定,不能“把孩子跟洗澡水一起倒掉”,改革者需以謙遜態度承認各方問題,推動規則優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