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後壁區“菁寮老街”是台南著名老街之一。(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台南7月30日電(記者 蔣繼平)台南市後壁區“菁寮老街”因台劇《俗女養成記》和電影《無米樂》皆在此取景,人氣大漲成為台南著名老街之一。後壁區在台南最北邊,鄰接嘉義縣,盛產稻米、蘭花聞名。假日到訪除了可回味影片場景,品嚐老街美食,也可順道買些復古的產品帶回家,譬如“阿嬤花布”。
《無米樂》是2004年上映的紀錄片,無米代表歉收,歉收卻快樂,代表展現出農民看天吃飯的一種豁達,主角之一崑濱伯的口頭禪就是“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無米,人就快樂啦!”菁寮因《無米樂》紀錄片而聲名大噪,幾位老農長者在片中自然表現出的豁達樂天功不可沒。
台劇“俗女養成記”2019年首播,大部分畫面都在台南後壁農村取景,經典橋段就在菁寮老街拍攝,主角家的中藥鋪、陳嘉玲的鬼屋、還有家中的擺設場景等等。當時許多人看完該劇後,都想去實地走訪的主角陳嘉玲的家,看看所謂的“俗女”到底是有多俗?
菁寮老街上也有一棟古蹟“金德興藥舖”,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到1795年),建築形式為傳統木造一條龍三開間閣樓式街屋。最初是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某林家望族的祖厝,轉賣後1910年將建築拆解搬遷至菁寮現址。最特別的是建物完全不用任何鉚釘,門樑上方的“金德興謙記”商號匾,為1925年由書法家景塘所題。
後壁區,舊稱“侯伯寮”、“後壁寮”,前身“後壁鄉”,位於台南市最北端。後壁區2024年底戶數約8.9千戶,人口約2.1萬人。區內以蘭花與稻米聞名,並設有“農業部”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蘭花園區,更於2018年以“米”、“蘭”的故鄉、農作體驗、在地豐富的藝術創作榮獲交通部觀光局票選“臺灣三十經典小鎮”。
菁寮地名的由來,清朝時,菁寮居民大量種植藍染植物“青仔”,同時蓋草寮為染坊,故名“菁寮”。當時因南北貨物往來熱絡,全盛時期發展成繁榮的聚落,但因鐵路通車和現代化取代了菁寮的重要性,而讓村落步向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