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7月3日在日本橫濱一處港口拍攝的待售車輛。(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經過多輪談判,日本與美國日前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原定於8月1日對日本開征的“對等關稅”稅率將由25%下調至15%,備受關注的汽車關稅稅率也降至15%。觀察人士認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面臨輿論不滿與質疑之際,日方以更加顧及美方顔面的“表面妥協”爭取到美方讓步,讓自己獲得喘息機會。但是,日本業界擔憂,當前方案對削減日本對美貿易順差效果有限,特朗普政府有可能轉變態度繼續施壓。
協議為何達成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嚴重影響日本企業經營與投資。由於日美此前七輪談判無果而終,“對等關稅”稅率反被提高,陷入焦慮的日本各界在獲知協議達成的消息後普遍鬆了一口氣。
據日媒披露,除“對等關稅”稅率被下調外,目前美國對日本汽車及汽車部件加征的25%關稅將減半至12.5%,加上原有的2.5%關稅合計為15%。但是,美國對日本鋼鋁產品徵收50%的關稅稅率保持不變。作為交易,日本承諾向美國重要產業領域提供總額達5500億美元的投資、採購100架波音飛機、立即將對美國大米的採購量增加75%等。
日本在野黨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表示,“對等關稅”稅率降至15%值得肯定。日本三大經濟團體之一的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新浪剛史說,“達成貿易協議對企業而言是重要的防波堤”。
一周前,特朗普還頻頻點名威脅日本,對日本從美獲得巨額貿易順差耿耿於懷,為何其態度突然轉變,與日本達成遠不能解決兩國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貿易協議?
專家分析,對特朗普而言,日本承諾對美國汽車實施進口認證便利化措施,並立即提高美國大米採購量,儘管未必能明顯提升美國對日出口額,削減美方貿易逆差效果有限,但至少看起來是美方“撬開”了日本汽車和農產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