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7日在白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當時相談甚歡,如今石破茂卻面臨逼宮危機。(資料相) |
中評社台北7月24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美國總統特朗普22日晚上宣布與日本完成協議,日本將向美國支付15%對等關稅,日企歡天喜地,日本股市23日一早就狂噴,終場暴漲3.51%。美國若是在20日的日本參議院改選前公布稅率15%,自民黨執政聯盟大概率就不會吞敗,差3席沒能過半。換成台灣,特朗普沒在726大罷免前公布台灣關稅,用意何在,也是耐人尋味。
美國與各經濟體的貿易談判輪廓大致浮現,除了中國有實力抗衡,其餘經濟體看來都須割肉關稅。以日本來說,日方將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且將開放汽車和卡車、稻米及其他農產品等貿易。其中稻米等農產品都是日本昔日為保護農民堅持不讓的防線,最後為了整體關稅,還是犧牲了。
台灣狀況類似,雖然賴清德23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仍對在美進行第四輪關稅實體談判的代表團喊出2原則、4任務及2目標,但若要避免被課高關稅,就是要讓,要犧牲。否則若如近日傳得沸沸揚揚的32%,台灣、民進黨都要倒了。日本退守稻米及其他農產品防線換到15%關稅,民進黨政府應也心理有數。
美國與各經濟體的談判進度、最後稅率,都是特朗普說了算。近來日本有720參議院改選,台灣有726大罷免,美國對日、台關稅的發布時間都帶著濃濃的政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