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化藝術廊”呼應年度主題,帶來 “有枱・閱食”展覽(中評社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評論員 楊流昌)盛夏香江,書香四溢。以“飲食文化·未來生活”為主題的第35屆香港書展,7月16日至22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這場為期7天的文化盛宴,吸引逾770家展商彙聚,620餘場活動密集登場,首日即現讀者通宵排隊、拖箱搶購的盛況。更有20日 “韋帕”威猛颱風給香港帶來狂風暴雨,天文台發出最高級別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0號風球”,但時隔一日驚現人流不減反增的奇景。墨香飯香交織,紙頁光電共舞,當科技光影投射在書頁之間,當四川麻辣邂逅港式茶點,這場年度文化盛會,不僅展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樞紐的魅力,更以獨特筆墨勾勒出兩岸文化交流的溫暖圖景。
舌尖與未來共舞:主題設計的雙軌交響
香港“美食天堂”的基因與科技創新的脈搏,在書展主題中巧妙融合。文化學者蕭欣浩攜《尋味非遺》追溯蛋撻、鳳梨包的文化密碼,八位藝術家以“世界文化藝廊”的餐桌為舞台,用動態影像與文獻解構飲食承載的文明記憶。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道破深意:“飲食文學是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極佳切入點。”這一主題設計,既延續去年“影視文學”對本土文化的深耕,更將市井煙火昇華為文明對話的載體,讓人們在方寸書頁之間,品味一座城市的靈魂。
虛擬與現實交織,科技重塑閱讀體驗。今年書展最奪目的創新,莫過於科技元素為傳統閱讀注入奇幻色彩。在“有枱·閱食”AI主題展區,觀眾通過問卷解鎖專屬“用餐性格”,AI即時生成視覺場景並推薦書單;聯合出版集團的VR體驗區裡,年輕人化身《小王子》星際旅人,或潛入《地心探險》的熾熱核心。當白髮老者靜閱紙質書冊,少年在虛擬世界中驚呼連連——傳統與科技在此刻和諧共生,詮釋著香港“變與不變”的文化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