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策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柳金財:大罷免對台灣政治發展不良示範效應
http://www.crntt.tw   2025-07-20 00:13:17
柳金財
  中評社台北7月20日電(作者 柳金財)離7月26日台灣大罷免選舉日期越來越逼近,藍白綠間對立越趨緊張,相關民調整體顯示台灣領導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低於不滿意度,陷入所謂死亡交叉點。儘管台灣社會支持罷免的比例低於反罷免,但最終結果端賴藍白綠政治集體動員效果及中間選民抉擇。一旦民進黨及其側翼所謂公民團體推動的大罷免最終成功,罷免多位國民黨或在野立委、地方首長,甚至立委超過五席以上,這對台灣政治發展將產生一系列重要負面影響。

  無庸置疑,一旦罷免成功將強化民進黨及賴清德的政治主導權,儘管更能有效率通過法案提高施政效率,但政黨間對立將更形升高。換言之,大罷免已然產生雙面刃效應,對民進黨而言可能有利之處在於,罷免成功將被詮釋為對其政治立場與施政方向的再次背書,鞏固執政正當性。同時也會擴張民進黨對立法院影響力:若能罷免數名藍營立委,又在補選中拿下席次,則利於掌握立法機構主導權。尤其更是塑造賴清德政府強勢領導形象,擁有更大政策話語權,擴大改革力度,例如司法改革、能源轉型、“國防”現代化。

  然大罷免一旦成功也會滋生諸多政治風險。這不僅導致台灣社會對立、撕裂加深,損及社會信任及凝聚的社會資本;罷免變成政治鬥爭工具,促發支持者與反對者更強烈對立,原本多元包容尊重的社會,將產生政治報復循環。

  爾後藍白在野黨也會受影響學習,藉由發動報復性罷免,形成“綠罷藍白、藍白罷綠”的不良政治文化,罷免成為選後常規操作及延長選戰的手段,變成“無限選戰期間”,政黨對抗進一步壓縮政黨間協商空間,致立法院與地方政治更難協調。事實上,公民團體發動大罷免隱含民進黨領導人及政黨充滿民粹主義思維,這與台灣政治制度信任形成極大張力。民進黨及其側翼號召大罷免行動一旦成功,對台灣政治發展將產生多重政治意涵及負面衝擊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