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策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董必武簽署聯合國憲章的重要涉台意義
http://www.crntt.tw   2025-07-19 00:10:49
董必武在《聯合國憲章》簽名(新華網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評論員 束沐)今年是抗戰勝利、台灣光復80週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1945年6月25日,《聯合國憲章》在舊金山討論通過,成為奠定戰後國際秩序和國際準則的基礎性、憲制性文件。中國共產黨代表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鄭重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對鞏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國際法理基礎,擊碎所謂“聯大2758決議不涉台”謬論,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具有重要價值,值得進一步挖掘與彰顯。

  近年來,在外部勢力支持和勾連下,台獨勢力大肆歪曲和炒作“聯大2758決議只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不涉及台灣地位問題”,並兜售所謂“台灣從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等分裂謬論,本質上是在明知“公投、正名、制憲”在島內毫無民意基礎和程序正當性的前提下,企圖藉外部反華勢力撐腰,繞道謀求“國際法理台獨”的政治詭計。正值聯合國成立80週年之際,重溫那段歷史,尤其是董必武簽署《聯合國憲章》的史實,有助於深刻理解“中國代表權”與“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有機統一的國際法理涵義。

  台灣歷經50年日本殖民統治後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勝利的艱辛戰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大成果,更深深鑲嵌在戰後國際秩序之中。1942年1月,中蘇美英為首的30餘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構成了《聯合國憲章》的基礎;1943年11月,中美英首腦簽署的《開羅宣言》明確提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8月日本投降,2個月後台灣光復,重歸中國版圖與治理;同年10月包括中國在內的近50個國家共同批准《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宣告成立。

  董必武作為中共代表、也是當時涵蓋約四分之一中國人口的解放區代表,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順利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並簽署《聯合國憲章》,是中國共產黨對國內外各界展開廣泛團結與靈活鬥爭的結果,蔣介石在各方面壓力下不得不同意委派。當時,董必武身兼國民參政員,而國民參政會正是抗戰期間,由國民黨、共產黨、民盟等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組成的全國最高民意諮詢議政機關。在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歷史背景下,儘管國共之間有矛盾、有鬥爭,但對外都堅持共同的中國代表權。

  簡言之,在《聯合國憲章》簽署的歷史背景下,中華民國政府對外代表中國,而中國共產黨的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之一簽署憲章,正是國民政府獲得包括中共及解放區在內的中國人民集體授權、行使聯合國成員職權的正當性基礎,彰顯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歷史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