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日前舉辦“兩岸關係新形勢”學術研討會(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 海涵)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日前舉辦“兩岸關係新形勢”學術研討會,來自兩岸的12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台灣問題內外部環境新變化、島內政局新動態等表達看法。
台灣問題由來已久,但在內外因素交織下,正呈現出新面貌、新形勢。據筆者觀察總結,與會學者普遍認為,當前兩岸關係呈現以下幾個新趨勢:
第一,賴清德當局破壞性角色更加凸顯。賴清德上台執政即將一年,期間,他“鬥”字當頭,肆意妄為。在兩岸關係方面,賴清德多次妄稱“兩岸之間互不隸屬”,並在島內不遺餘力推進“文化台獨”,妄圖割裂兩岸歷史文化情感聯結。更有甚者,今年3月13日,賴清德故意在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立法20周年前夕,提出17項所謂的“國安措施”,首度宣稱中國大陸是台灣“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不難看出,賴清德在台海問題上的挑釁性、冒險性在不斷上升,是“兩岸和平破壞者”“台海危機製造者”。在島內政局方面,賴清德不遺餘力打壓其他黨派,為了奪回立法院,推動發起“大罷免”,導致島內政局亂象叢生。賴清德不擇手段打壓異己,迫害支持兩岸交流合作的人士,製造“寒蟬效應”,使“綠色恐怖”陰影籠罩台島。
第二,“特賴”組合為兩岸關係帶來更大不確定性。特朗普重返白宮與賴清德在台執政叠加,為兩岸關係帶來更多風險與挑戰,值得高度警惕。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使中美關係進入了大博弈的新階段,鬥爭的複雜性遠遠超過特朗普第一任期。在中美貿易戰戰略僵持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內部的反華挺台鷹派會進一步加大對台灣當局的控制和利用。賴清德當局為了一己私利,拱手向美國送出台積電、屈服美國高額關稅,動搖了台灣產業發展根基和島內民眾的利益,企圖“脫陸入美”,加入所謂“民主供應鏈”,打造服務台獨的經濟發展模式;此外還不斷向美國購買武器,甘當美國軍火商的“提款機”,浪費台灣民眾的血汗錢。“特賴”組合在未來或會相互利用,加大對大陸的挑釁,為台海局勢帶來更多變數。
|